忽如一夜春风来。
“巴黎站”老板陈娟的店铺里,一天能卖出20个奢侈品包包。
郭洋创办的“云格子铺”平台,已然拥有了20多万学生用户。
谌伟业掌舵的阿里巴巴“闲鱼”平台,成交物品早已超过1.7亿件。
他们其实都在干同一件事:闲置品交易。曾几何时,这一市场与“旧货”“二手货”“破烂”等贬义词汇相缠绕,似乎也已习惯了与质疑、偏见和鄙夷相伴而行。
然而时移世易,在如今的创业者眼中,闲置品交易是分享经济,是消费升级,也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利用。如今的闲置品交易,已不再难登大雅之堂,反而成为创业者和资本竞相争逐的产业富矿,从地下涌动的暗流,交汇成地上奔腾的河川。
改变,是如何发生的?记者带着这一问题,深入采访了闲置品交易商家与从业者,探寻这一市场勃兴背后的演变逻辑。“忽如一夜”的春风背后,是耐心的等候、深入的洞察和细致的运营。
意愿与能力 最现实的阻碍
郭洋,杭州造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,也是浙江大学校内颇有名气的学生创业者。大一那年,他为了邀请马云来浙大演讲,扛着相机,走遍了浙大三个校区,前后找了一百多个浙大学子,拍摄下他们对马云的邀请,通宵剪成视频,之后冒雨独闯支付宝大厦。这件事让郭洋登上了阿里巴巴内部的新闻头条,也一度让他成为校内的风云人物。
不过,当这位风云人物拉着一帮小伙伴开启创业征程时,他所选定的创业方向——闲置品交易,并不被身边的所有人认可。“我是金华人,2014年决定创业做闲置品交易平台时,家里有些长辈其实非常不理解,在他们看来,这不就是收废品的吗?”
郭洋所言,事实上道出了在中国做闲置品交易的现实困境:人们缺乏把闲置品拿出来交易的意愿和习惯,也觉得买闲置品是一件没面子的事。做闲置品交易这门生意,也经常要面对带有偏见的目光。
更现实的阻碍是把闲置品拿出来交易的能力。“事实上在2003年的时候,阿里内部就试图借鉴eBay的模式,做闲置品交易的C2C平台,但当时发现完全做不下去。原因在于,限于当时的消费水平,大家手里其实没多少可供拿出来卖的东西。”阿里闲鱼总经理谌伟业说。
同一件事,不同时间做,结果有云泥之别,闲置品交易充分诠释了这一点。及至2014年,当谌伟业带领团队把闲置品交易当做一个独立业务来做时,正好踩准了“消费升级”浪潮的节点。“大家手里开始有东西了,而且他们想把闲置品拿出来交易,不是因为这个东西坏了、不能用了,而是因为他们想要换一个品质更好的,这就是消费升级,这也是闲置品交易的机会。”
|